2017,環保刮起多場“風暴” 中央督察覆蓋31個省份
發布時間:
2017-12-26
截至目前,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對31個省份的全覆蓋,僅2017年的問責人數就超過1萬人。
從藍天保衛戰到祁連山生態損害問責,從中央環保督察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……2017年,中國刮起一場場環保“風暴”。截至目前,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對31個省份的全覆蓋,僅2017年的問責人數就超過1萬人。
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,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,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,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。
強力推進“三個十條”,重點地區被嚴密“監督”
“今年冬天,北京藍天白云的天氣明顯變多了。‘雙十一’搶購的凈化器和口罩,感覺都派不上用場。”北京市民肖杰說。
藍天多了,不僅僅是肖杰的個人感受。“大氣十條”從2013年實施以來,空氣質量逐步改善。環保部的數據顯示,今年1到11月,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PM10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.4%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PM2.5濃度比2013年同期分別下降38.2%、31.7%、25.6%。
今年是“大氣十條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,各地鉚足了勁兒進行大氣治理。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通過推進清潔供暖減少散煤、強力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、加強機動車尤其是重型柴油車監管等,減少污染物排放。
為保證治污措施落到實處,今年4月,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執法人員,對“2+26”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強化督察,被稱為“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察”。
與大氣污染治理一樣,今年也是“水十條”強力推進的一年。在“身邊”的水環境方面,各地加快治理城市黑臭水體。
流經北京市紅蓮居民區的蓮花河,曾是一條與美麗的名字極不相符的臭水溝,一到夏天就散發著令人窒息的臭味。經過幾年的治理,包括岸邊植綠種花、鋪設慢行系統、“點亮”河岸燈光等,如今已成為風景宜人的“濱水綠道”。
讓身邊的水更干凈,尤其要讓飲用水更放心。截至11月13日,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前期排查出的490個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違法問題,95%已整改完成。今年年底前,剩下的水源地環境隱患也要解決。
土壤環境質量關系著食品安全。今年我國加速推進“土十條”、防治土壤污染。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,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,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。
中央督察全覆蓋,解決8萬多個“身邊”環境問題
2017年,中央環保督察繼續發力,目前已經實現對全國31個省份的全覆蓋。兩年來,中央環保督察累計已有超過1.7萬人被問責。其中2017年進行的第三批、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問責人數就超過1萬人。
從2015年底在河北試點以來,中央環保督察直接推動解決8萬多個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。
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小平易鄉,19座黏土燒結磚窯和66個各類非法煤炭生產經營企業被取締拆除。傾倒在地里和河道里的大量煤矸石被清理干凈。附近居民普遍反映:“家里比以前干凈多了,連呼吸也順暢了很多。”
從群眾身邊環境小麻煩到生態環境大問題,中央環保督察暴露出一些地方重發展、輕保護問題,環保不作為、亂作為的亂象。在貴州,督察發現,威寧縣縣城建設用地范圍與自然保護區范圍重疊面積由2009年規劃確定的2217畝擴大到目前的25411畝,“城進湖退”問題突出。
今年初,中央督察組對甘肅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進行專項督察。7月,中辦、國辦就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……
保藍天治“壞水”,還有一場場攻堅戰要打
盡管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,但要達到“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,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”的目標,還有一場場攻堅戰要打。
——在大氣治理方面。從今年秋冬到明年3月份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持續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,“2+26”城市PM2.5平均濃度和重污染天數雙雙同比下降15%以上;將實施包括燃煤、工業、機動車、揚塵、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方面共11個大項、32個小項措施;通過督察巡查、量化問責等,將責任層層壓實。
——在水環境治理方面。業內人士指出,繼續推進“水十條”,流域治污一方面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、實施排污許可等減少污染物排放量;另一方面,要強化流域水生態保護,增加環境容量。
——在土壤治理方面。有關部門將通過詳查摸清家底,加快構建管理技術體系,強化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,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,并通過強化“土十條”考核推動各地防治土壤污染。
2018年,環保稅、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也將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,調整產業結構,淘汰落后產能,調整能源結構,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,調整運輸結構。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建議,充分調動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,各司其職、穩扎穩打,形成治污合力。
相關新聞